關(guān)鍵詞 |
四川黃連苗,高產(chǎn)黃連苗,雞爪黃連苗,黃連種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類別 |
中草藥類 |
凈度 |
98% |
應(yīng)用場景 |
花圃苗圃生產(chǎn) |
等級 |
2 |
播種期 |
多季 |
繁殖方式 |
播種苗 |
盛花期 |
春 |
水分
黃連對水分有強烈的要求,因其葉片大而多,葉面積大,蒸騰量大,需要有較多的水分補充。黃連雖有強大的須根系,但根分布較淺,如表面土壤干旱,會直接影響黃連的生長發(fā)育,尤其在幼苗時期,或初移栽的連苗,干旱會降低其成活率。因此黃連喜濕潤,忌干旱,尤其喜歡較高的大氣濕度。主產(chǎn)區(qū)年降雨量平均在1300~1700mm,相對濕度70%~90%,土壤含水量經(jīng)常保持在30%以上時,黃連生長較好。但如在排水不良、積水的土壤中栽培,土壤同期不良,根系發(fā)育不正常,也會引起黃連死亡。
肥料
黃連是喜肥作物,栽培年限又長,故栽培時施用大量肥料,特別是農(nóng)家肥料及肥沃的腐殖質(zhì)土。恩施太山廟、利川佛寶山、利川建南鎮(zhèn)均采用本土栽培的方法,在黃連生長期每年追施大量的有機肥、腐殖質(zhì)土及其他肥料。
黃連的收獲通常在深秋降雪前進行。收割時,把整株植物挖出來,留下新鮮的根。直接烘干時,應(yīng)注意火力適中,勤轉(zhuǎn),待水分蒸發(fā)幾乎完成時,除去多余雜質(zhì),其余可留作藥材。
以上是黃連的栽培技術(shù)和管理要點。黃連生長緩慢,可與其他作物套種,經(jīng)濟效益可觀。想種植黃連的朋友一定要掌握以上種植技術(shù)和管理要點,希望以上內(nèi)容能給農(nóng)民帶來幫助
黃連的種植方法
(一)選地整地
1、育苗地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力強,通透性 能良好的油竹雜木林地,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地勢以早晚有斜光照射不超過 30度的緩坡地為宜。忌連作。
味連:播種前砍除竹、木,雜草和枯枝落葉燒灰作肥。翻耕20厘米,耙 細;若選擇熟地,結(jié)合耕翻畝施廄肥及土雜肥4000-6000公斤;耙細。然后 作1-1.5米寬的高畦。
雅連:于4-5月開荒,樹干、樹椏和竹子留作搭棚用,枯枝落葉焚燒作 肥,順坡做1.3-1.7米寬的高畦,將溝內(nèi)揀出的石塊于坡下端砌成石埂, 畦上竹根留下,以防止冬季凍垅影響成活和夏季洪水沖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