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福建供應皂角樹苗木,北京皂角樹苗木,銷售皂角樹苗木,皂角樹苗木栽培技術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皂莢喜光,稍耐蔭,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 在微酸性、石灰質(zhì)、輕鹽堿土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屬于深根性植物,具較強耐旱性,壽命可達六七。
皂角樹分布范圍:產(chǎn)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在苗圃中生長的皂莢樹,科學的水肥管理尤為重要。每年4月初可以施用一次尿素,6月初施用一次三要素復合肥,8月中旬施用一次磷鉀復合肥,秋末結合澆凍水施用一次經(jīng)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用量為每畝4000公斤。
種子含膠量高達30%-40%,制膠的皂莢下腳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30%,可用于制作飼料原料或提取綠色蛋白質(zhì)。皂莢豆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聚糖,含油量超過大豆。
產(chǎn)中國多省區(qū)。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堅硬,為車輛、家具用材;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diào)食,其子煮熟糖漬可食。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zhèn)咳、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
皂莢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可在春季、秋季、冬季或雨季進行栽種,造林時蘸生根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選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前要進行小穴整地,穴規(guī)格40cm×50cm×50cm。山區(qū)的株行距為2m×3m,植苗1665株/平方公頃;平原區(qū)株行距為3m×4m或4m×5m,植苗630株/平方公頃-1245株/平方公頃。栽植后澆水、封土、踩實、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