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密度。臭椿喜光,造林密度不宜過大。要根據(jù)林種、立地條件靈活掌握。在井陘縣提出的“退耕還林工程建設(shè)主要造林指導模式”中,把臭椿樹列入了坡度在25℃以上的退耕地和宜林荒山造林地類中,這類地一般立地條件較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難度較大,造林目的以保持水土為主,栽植密度采用兩種方式。
喬灌混交林:每公頃900~1200株臭椿、1275~900株灌木,帶狀混交,水平階內(nèi)栽植臭椿,魚鱗坑內(nèi)栽植灌木。
臭椿純林每公頃1800株。
幼林撫育。主要包括松土鋤草、擴穴培土、踩穴、清淤、抹芽修枝等工作。

種子:花單性或雜性,5-6月開花,9-10月果實成熟。翅果,種子采集加工時去雜不必去翅,種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種子3.2-3.4萬粒,發(fā)芽率80%左右,種子干藏貯存,發(fā)芽力可保持1年。
育苗:早春采用條播。先去掉種翅,用始溫40度的水浸種24小時,撈出后放置在溫暖的向陽處混沙催芽,溫度20-25度之間,夜間用草簾保溫,約10天種子有1/3裂嘴即可播種。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每畝播種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開始出土,每米長留苗8-10株,每畝苗1.2-1.6萬株,當年生苗高60-100厘米。好一次,截斷主根,促進側(cè)須根生長。臭椿的根蘗性很強,也可采用分根、分蘗等方法繁殖。

紅葉椿,科屬,彩葉落葉樹種,以其適應性強,顏色鮮紅艷麗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F(xiàn)已被列為北京2008年會城市綠化樹種之作為臭椿的一個變種,紅葉椿對干旱、低溫、煙塵及鹽堿地、病蟲害等不良因素有很強的耐受力和抗拒力。其樹干通直高大,分枝緊湊,冠形漫圓。單性雄株,有著直立頂生的圓錐花序,花淡黃色,全部為單性雄花,只開花不結(jié)實,所以冬季的紅葉椿樹上沒有紙屑似的宿存翅果,環(huán)保,這也是被列為北京會城市綠化樹種的原因之樹葉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芽初生時,嫩葉為棕褐色,葉脈下凹明顯,至5月下旬或6月上旬,整個樹冠的羽狀復葉全部為,可謂滿樹皆紅,十分壯觀。以后下部顏色逐漸變?yōu)榘稻G色,但在夏季頂部仍有紅葉可賞。隨著秋梢的生長,枝條頂部的新生葉片仍呈鮮艷的,紅葉簇簇,仿佛花枝簪頭,這一景色,會持續(xù)到8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