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方法
要避光:硯如果放置于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xiàn)干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干裂。玩賞硯臺時桌上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臺涂蠟時,有人將蠟涂遍硯身,有的還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為可以養(yǎng)硯,但這些做法并不妥當。蠟可以涂于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忌將蠟涂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干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污穢不堪,并散發(fā)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霉變。在硯匣保養(yǎng)時,應經(jīng)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肇慶的端硯,晚唐時出產自江西婺源的歙硯,東晉時產自山西絳州的澄泥硯,宋代時出產于甘肅臨潭的洮河硯。由于產于當時的“四大名硯”存世,硯臺的材質、款式各不相同,我們把產于清代的“四大名硯”的價格羅列其下,好給投資人在投資收藏時有一個大致的參考:象這塊邊刻山水平板端硯現(xiàn)價1萬元;這塊長方淌池歙硯現(xiàn)價為2500元;這塊邊刻雙龍抱珠澄泥硯現(xiàn)價也為4000元。除四大名硯外,山東的徐公硯、江源區(qū)的松花石硯、山東青州的紅絲硯等,也是收藏投資人追捧的對象。
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shù)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fā)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今后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
松花石硯又叫松花硯,是與端硯、歙硯、紅絲齊名的古代四大石質名硯。清朝時被御封為宮廷品。松花石硯以松花石為原料雕制而制成,松花石又名松花玉,產于中國東北長白山區(qū)。用于加工松花硯的松花石早發(fā)掘于長白山區(qū)安圖縣兩江鎮(zhèn)砥石山的江畔,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據(jù)《九九硯譜》記載,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泰安市自產硯臺?!褒斞狈植荚谏綎|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xiāng)龜山、鶴山南麓,按巖性,它呈磚紅色,含鐵質、泥質和微晶結構體,主要是方解石,含礦地層為早世紀饅頭組。其石深埋于地下,而非生在山上,質地優(yōu)良,儲量極少,不易尋找,傳說千年神龜出逃汶水后,化作一座山脈,與鶴山相對,其血化為兩山之間的紅色石頭,吸龜鶴之靈氣,被當?shù)厝朔Q為“龜血石”。因龜鶴都是長生神,因而當?shù)乩习傩?,把“龜血石”看作神奇之物,每年的正月十六,老百姓紛紛走出家門,先登高望遠,再攜“龜血石”回家,門口懸掛柏樹枝,就可驅邪扶正,清穢辟毒,百病皆無,富貴平安一年。“龜血石”以軟硬適中、溫潤、細膩、嬌嫩,做成的硯臺易于發(fā)墨,研出的墨汁晶瑩光亮,書寫流暢,不易損毫,字跡顏色經(jīng)久不變?!褒斞苯?jīng)“敲”聽其聲、“摸”感其溫、“浸”察其色,十余道工序精心挑選后,手工雕刻制作成硯臺,具有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等優(yōu)點,且上布黃金斑點,縱橫銀線,有“研筆如銼、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譽,極為珍貴。
黃石硯的石品有:金線、銀錢、玉帶、冰紋、水藻、玫瑰紅、凍青、黃龍紋、翡翠紋、火捺、石眼等。方城黃石以其品質優(yōu)良、特色,在北宋末年著稱于世。北宋詩人、書畫家黃庭堅偶得方城石硯愛不釋手,視為至寶,親登黃石山,并用“乃至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這樣的詩句贊譽;明代馬愈著《方城石》稱其為“石中上品”;愛石成癖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硯史》一書中,羅列全國26種硯臺,將黃石硯列為石硯,并和當時久負的石硯相比較,其顯著之處均在名硯之上或左右,在談及端硯時,他在《硯史》中這樣描述: “然方城溫巖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焙统文喑幭啾龋爸绯文?,不滑……墨發(fā)生光,如漆如油?!泵总腊哑渌幰渣S石硯為標準作鑒別比較,足見黃石硯在當時書家心目中地位之重。宋高似孫撰《硯箋》,稱黃石硯“墨光可鑒”;明代張應文在《論硯》中提及黃石硯,稱其為“硯石上品”;清人朱棟在《硯小史》卷中稱黃石硯“方城奇質,發(fā)墨如漆”。
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