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柳屬楊柳科,落葉大喬木,在寧夏,主要栽種于引黃灌區(qū)。"無心插柳柳成蔭",易栽易活是其主要特性。寧夏旱柳不怕寒冷,不畏風(fēng)沙,耐寒耐澇,抗鹽堿,無論在山川、沙漠、丘陵,還是房前屋后,溝旁路邊,都適宜栽種,種則活,活則旺,生長較快,四五年可成椽材,十五年左右即成棟梁之材。
寧夏人民對旱柳有著深厚的感情,把它視為吉祥的象征,門前插柳,以兆興旺,是古代寧夏人民的傳統(tǒng)習(xí)慣。柳是"留",的皆音。"折柳"表示"挽留"。因此"折柳送客"也是寧夏地區(qū)人民盛行一時(shí)的禮儀。寧夏回族婦女擅長的"口玄",就是以柳葉或柳枝管皮做簧片,吹奏的曲調(diào)委婉動(dòng)聽,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旱柳,中藥名。為旱柳的嫩葉、枝或樹皮。分布于東北、華北平原、西北黃土高原,西至甘肅、青海,南至淮河流域及江蘇、浙江等地。具有清熱除濕,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黃疸,急性膀胱炎,小便不利,關(guān)節(jié)炎,黃水瘡,瘡毒,牙痛。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達(dá)18m。大枝斜上,幼枝被毛。芽微有短柔毛。葉片披針形,長5-10cm,寬1-1.5cm,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蒼白色,邊緣具細(xì)腺鋸齒,幼葉有絲狀柔毛;葉柄短,長5-8mm,在上面有長柔毛?;ㄐ蚺c葉同時(shí)開放;雄花序圓柱形,長1.5-2.5(-3)cm,軸有長毛;雄蕊2,花絲基部有長毛,腺體2;雌花序較雄花序短,長達(dá)2cm,有3-5小葉生于短花序梗上;子房長橢圓形,無花柱或很短,腺體2,背生和腹生。果序長達(dá)2(-2.5)cm?;ㄆ?月,果期4-5月。嫩葉多縱向卷曲,完整葉展平呈披針形,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幼葉有絲狀柔毛,薄紙質(zhì);葉柄短,亦有柔毛。氣微,味微苦、澀。嫩枝圓柱形,淺褐黃色,表面略具縱棱,有光澤,節(jié)上有芽或脫落后呈三角形的瘢痕。質(zhì)輕,易折斷,橫斷面皮部極薄,木部黃白色,疏松,中央有白色髓部。氣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