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代書畫鑒定機構
整幅《巴人汲水圖》高300厘米,寬卻62厘米,這樣的構造模型確實是很特的,簡單來說此畫分為3個場景,分別是舀水、讓路、登高,里頭有7個人物,每個人物的行為特點都不盡相同,但是無一不體現(xiàn)出巴人的那種感人至深的華夏精神。2010年,《巴人汲水圖》再次出現(xiàn)在了瀚海秋季拍賣會上,而這次居然吸引了大量的收藏家和企業(yè)家,為此競拍十分的激烈,起拍價只有3500萬,可是沒想到1分鐘過后,價格就破億了,經(jīng)過30多輪的叫價,終價格定在了1.53億,加上傭金也就是1.713億元。

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即以各種綾錦紙絹對古今紙絹質地的書畫作品進行裝裱美化或保護修復。
在宣紙和絹素上所作的書畫,因其墨色的膠質作用,畫面多皺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觀賞、流傳和收藏。只有經(jīng)過托裱畫心,使之平貼,再依其色彩的濃淡、構圖的繁簡和畫幅的狹闊、長短等情況,配以相應的綾錦紙絹,裝裱成各種形式的畫幅,使筆墨、色彩更加豐富,以增添作品的藝術性。

宋代因書畫繁榮,裝裱亦獲發(fā)展,多用綾絹作裱料,裝裱樣式豐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間,裝裱多是畫心上下鑲隔界,不鑲綾邊,周以古綢絹邊欄之,稱宣和裱。此時畫家米芾兼善裝裱,著《論鑒賞裝裱古畫》一文,頗有建樹。元代宮廷設置機構,管理裝裱書畫。明清以來,隨文人畫大興,以素絹或淺色絹作裱料的裝裱逐漸增多。出現(xiàn)了地區(qū)性的裝裱中心,所裱書畫因綾絹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蘇(江蘇)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裝潢志》一書,論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國的書畫裝裱技術還傳至日本、形成各自的特風格。
標簽:古代書畫書畫鑒定機構
乾禧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
-
狄總
-
北京朝陽
-
-
15810692092
-
信息由發(fā)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fā)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diào)查核實。